返回首页|网站地图|产品中心

黄山名茶:太平猴魁、黄山毛峰、野生茶叶专卖

黄山凤尾茶业

服务热线:0559-8508568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文化资讯 > 凤尾杂谈 >

凤尾百科:中国古今茶具的历史和种类


2015-05-19       作者:凤尾鱼

  茶具历史
  三国时期(220-280年),镜内居民始煮茶饮之,开始使用简单的陶土、木竹茶具。晋时陶器发展较快,始有煮茶,喝茶和贮茶的釉陶茶器。至唐(618-907年),瓷质茶器盛行,且制作工艺逐步精巧,陶器茶具被取代。
  北宋时,紫砂茶具面世,境内居民尤其是有地位、较富裕的人家开始青睐紫砂茶具。紫砂茶具由于品质优异,一直沿用至今。
  元代(1206-1368年),江西旌德镇青花瓷异峰突起,闻名于世。此后,境内所用茶具以景德镇和祁门所产为多。至明(1368-1644年)造型雅致,色图各异的白瓷、青瓷、黑瓷茶具,争相斗美。至清代(1616-1911年),青花、粉彩以及织金彩瓷茶具、紫砂茶具被视为高档茶具,用来招待贵宾。清末至民国,境内茶具逐渐演变为以瓷器、紫砂和玻璃器皿为主。建国后,各种质地的茶具不断发展,至20世纪末,陶质、瓷质、紫砂、搪瓷、玻璃、塑料、不锈钢以及纸质茶具皆被不同人群使用。
 
  茶具种类
  陶土茶具 始于新石器时代,最初为粗糙的土陶,秦汉时有釉陶面世,釉分青、白两种。陶土茶具主要有大小陶壶、陶碗、陶杯、陶罐。大陶壶壶身高约20余厘米,上方置有半圆形陶质提把。陶罐用于贮茶。陶碗、陶杯至宋基本淘汰,陶壶陶罐一直沿用。
陶土茶具  
  金属茶具 金属茶具始于唐,有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等茶具。铝合金和不锈钢茶具始于民国年间,主要有壶、桶、茶缸等。锡茶具有锡罐、锡壶。锡罐用于贮茶,一般为小口长颈,盖为筒状,密封,具有防潮、防光、防氧化,防异味等性能,贮茶最佳。20世纪70年代开始,大小不等的铝合金茶壶和不锈钢茶杯市场有售。至20世纪70年代初,金银铜茶具逐步销声匿迹。贮茶用的锡罐仍有少量使用。
  玻璃茶具 清末以后,玻璃茶具有较大发展。玻璃茶具具有直观茶汤和“茶舞”(冲泡过程中茶叶舒展,上下穿动的形态)的特点。特别是用此杯冲泡名贵绿茶,杯体晶莹剔透,杯中轻雾飘渺,澄清碧绿,芽叶亭亭玉立,观之赏心悦目。

金属茶具(左),玻璃茶具(右)
  瓷质茶具 源于唐,兴于宋。瓷质茶具有白瓷、青瓷之分。宋时,民间青瓷茶具种类有茶壶、茶盏、茶碗、茶杯、茶盘等,色彩雅丽,造型风格各异。另有黑瓷茶具瓷质厚重,古朴典雅。瓷质茶具深受饮茶者喜爱,故一直沿用之。
  木竹茶具 始于新石器时代。历代,农村很多人使用竹碗、木碗泡茶。唐代后,木竹茶具种类增多。主要有茶桶(一名焐桶)、茶筒。茶桶有盖,桶壁适中部位有一孔。茶壶置于桶中,壶嘴由孔伸出,壶与桶壁间塞上棉絮,用以保温;茶筒为竹制,制作此筒取上年砍伐阴干毛竹三节,削薄、打通中节,上节凿一小孔,以木塞塞之,口上留有半边筒壁,凿浅槽为筒嘴,槽两边凿眼穿绳,以便携带。茶筒问世历史悠久,多为农民外出劳作常用之茶具。另有差葫芦,径围尺许,顶端有孔,以木或苞芦芯为塞,造型别致。至20世纪70年代后,逐被其他茶具所替代。90年代起,竹、木杯、碗、茶筒等茶具作为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工艺品,得到恢复和开发。

瓷质茶具(左),木竹茶具(右)


上一篇:黄山区志:凤尾牌太平猴魁已有百年历史
下一篇:凤尾趣闻:太平猴魁新吃法